半岛体育立足实际、发挥优势,稳定粮食生产供应,挖掘食物新资源,开发食物新品种,定能谱写粮食安全云南新篇章,使“中国饭碗”底气更足、成色更亮。
云南省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在曲靖启动。云南网记者 顾祯 摄。
10月16日,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在江苏南京启动。今年世界粮食日主题为“水是生命之源,水是粮食之本。不让任何人掉队。”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“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”。
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。中国耕地占世界9%、淡水资源占6%,却养育了世界近20%的人口,粮食安全始终是“国之大者”。近年来,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,粮食需求也从单纯的“吃得饱”向“吃得好”飞跃,百姓餐桌上的“主角”从单一到多元、质量不断提高,14亿人每天要消费70万吨粮、9.8万吨油、192万吨菜、23万吨肉、9万吨禽蛋、10万吨奶……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,完善食物供给体系,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,保障肉类半岛体育、蔬菜、水果、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,有利于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更好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,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半岛体育、安全感。
大食物观需要“粮袋子”支撑,也离不开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“鱼筐子”等多种食物种类的托举。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,生态良好半岛体育,特色农业资源丰富,是享誉国内外的“植物王国”“世界花园”,也是全国最重要的“绿色食品”主产地之一。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957.96万吨、蔬菜2857.92万吨、水果1289.05万吨、茶叶53.39万吨、鲜切花180.00亿枝、中药材82.26万吨、坚果250.08万吨、猪牛羊禽肉520.33万吨……全省有机产品获证4580个、居全国第1位,绿色食品获证2547个、居全国第7位,有机蔬菜、有机茶、有机核桃面积均居全国前列……总体上看,云南在践行大食物观、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,蕴含着巨大的潜能,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大食物观与大农业观、大资源观、大生态观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。践行大食物观、确保粮食安全,必须坚持粮食安全、生态安全、食品安全三位一体。一方面要坚持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推进科技赋能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、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,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耕地质量。另一方面要坚守生态保护红线,围绕建设“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”的定位,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,持续修复重要生态系统,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半岛体育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和一批标志性战役,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念好“山河湖泊经”、唱好“森林草原戏”,扩大云南食品供给种类,提升供给质量,充分激发释放云南绿色食品品牌效应,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渠道,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云南的更大贡献。
确保粮食安全,让14亿人端牢饭碗、按点开饭,是一个永恒的课题,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放松。立足实际半岛体育、发挥优势,稳定粮食生产供应,挖掘食物新资源,开发食物新品种,定能谱写粮食安全云南新篇章,使“中国饭碗”底气更足、成色更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