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岛体育食物被浸泡、水源受到污染、蚊蝇鼠类增多…… 洪灾过后,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事情?
7月29日至8月1日,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雨过程,部分地区发生流域性洪水,导致房屋被淹、灾区饮用水和食品供给中断、卫生条件变差,为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那么,遭遇洪水后,受灾群众应该如何做好卫生防疫,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呢?
中国营养协会杜松明教授告诉记者,洪灾期间,灾区处于高温、湿气重的环境之下,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,引起蚊蝇等各种媒介滋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。食物易受到各类细菌、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,腐败变质速度加快。另外,受灾群众在安置点,环境、饮水、烹煮条件有限,一定程度上食品污染风险增加。因此,洪涝灾后的科学饮食、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。正确处理、存放食物、安全饮水,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,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重要前提条件。
杜松明提醒,不要用未知的或已受污染的水直接冲洗蔬菜、水果,洗锅、刷碗、刷牙、洗手等,对于被水淹过的餐具、茶具等食用器具,要采用煮沸方式进行消毒,最好煮沸半小时以上;断电后储存在冰箱的容易腐烂的食物(肉、禽、鱼、蛋和剩菜等)以及出现感官性状改变的食物、密封性不好的食物、罐装或包装的食物,包装表面鼓起、损坏或已经开封的半岛体育,统统都扔掉;避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和喝生水。洪涝灾害发生后,水源可能会被污染,所以严禁喝生水,喝水时只能喝煮沸的白开水或者经过消毒的桶装饮用水、瓶装矿泉水等;洪涝灾害后避免吃生冷食物,加工食品要烧熟煮透。最好吃熟食,不要直接食用瓜果蔬菜等生食,因为果蔬被洪水浸泡或雨水冲淋后,水中的细菌、杂质会附着在食物上,盲目食用也可能会引发肠胃系统疾病。食物加工存放容器要做到生熟分开,如要把瓜果蔬菜做熟食用,还需要先用消过毒的水清洗,保证食物的干净卫生;注意手部卫生,饭前便后洗手,加工食品前要洗手,尽量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使用流动水洗手。如果缺水的话,可以用医用酒精进行擦拭。如果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。
8月1日,北京市门头沟区卫健委发布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疫指引(以下简称“防疫指引”)。防疫指引指出半岛体育,洪涝灾害发生后应重点关注霍乱、痢疾、伤寒副伤寒、其他感染性腹泻、病毒性肝炎(甲肝、戊肝)、流行性出血热、流感、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(红眼病)等传染病。针对肠道传染病、呼吸道传染病、自然疫源性疾病,防疫指引也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。
在饮水卫生方面,防疫指引指出,被淹期间的供水设施不能供水,在水退后先清出构筑物内的淤泥后清洗并排空污水半岛体育,对管道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,对于覆盖范围较大的配水系统,可以采用逐段消毒、冲洗的方式。经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淘、冲洗与消毒。先将水井掏干,清除淤泥,用清水冲洗井壁、井底,再掏尽污水。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,进行超量氯消毒。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,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,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。
室内消毒前,应先关闭门窗,保护好水源,取出食物、厨具等,并将不需消毒食品半岛体育、食饮具及衣被等物储藏好。消毒时应主要对被洪水污染的门、地面、墙壁、家具等物体表面进行喷洒消毒。以表面湿润为度。室内消毒完毕后,对室外其他可能污染处,如走廊、楼梯、厕所表面、下水道口等进行消毒。煮沸消毒时半岛体育,水面应淹没消毒物品,应在水沸腾后开始计时,保持沸腾15min以上。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洪涝灾害健康宣教信息指出,洪灾后,预防犬类和蛇虫咬伤,尽量不要野外走动和玩耍。减少皮肤浸泡水中时间,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预防皮肤病。尽量穿着长衣长裤和浅色衣物,减少露宿,不要直接坐在林间地头和草丛中休息。淹死、病死的畜禽可传播猪链球菌病、禽流感等传染病,不可加工食用。
8月1日,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提醒市民,强降雨过后,伴随的高温高湿天气,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和各类食源性疾病,不要吃来源不明的、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、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。雨水过后,野生蘑菇会大量生长,传统的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毒蘑菇是不靠谱的,千万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。强降雨过后,部分地区卫生条件差,冷荤凉菜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污染,吃了容易生病,将食物烧熟煮透最为稳妥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避免过度劳累,及时增添衣物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此外,人在极端天气事件中容易出现焦虑、抑郁、绝望等不良情绪,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。要保持乐观心态,积极应对不良情绪。